水滴股票(上市首日股價破發跌19%,水滴的新故事不好講了?)
來源:峰值財經 發布時間:2024-05-09 瀏覽量:次
水滴公司自稱戰略目標是打造一個"保險+健康服務"的生態圈,但上市首日破發,表明資本市場對此信心不足
文 |《財經》記者 雷賽蘭
編輯 | 袁滿
IPO首日開盤即破發。5月7日晚間,水滴公司(WATERDROP)登陸美國紐交所IPO,19.17%的首日跌幅,與其此前中國紐交所“保險科技第一股”的概念,形成明顯反差。
當日水滴公司以股票代碼“WDH”,首次公開招股發行3000萬股ADS(美國存托股),發行價每股12美元,但開盤即破發,股價報10.25美元,此后股價一路震蕩下行,截至收盤報9.70美元,跌幅19.17%,市值約38.23億美元。而同期,美國三大股指全面飄紅。
有業內人士直呼,看不懂。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水滴業務結構沒有給市場投資者更大的預期和更強的信心,存在“公益”與“商業”的爭議風險。
水滴公司曾多次描繪其戰略目標是打造一個"保險+健康服務"的生態圈。在上市敲鐘儀式現場,水滴公司創始人兼CEO沈鵬直言,希望未來10年能打造出中國版的聯合健康集團。但目前的股價表現,已顯示出資本市場對這一概念存疑。在關停互助平臺業務后,水滴還能講好新的故事嗎?
首日開盤即破發
4月17日,水滴公司正式向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招股書。彼時,水滴公司用“占位符”暫定籌資額為1億美元。
4月30日,水滴公司更新后的招股書顯示,發行的3000萬股ADS預計將募資約4億美元。高盛、摩根士丹利和美林證券等為其IPO聯席承銷商,并獲得超額認股權,被允許購買至多450萬股水滴公司ADS。
在該招股書中,博裕資本、厚樸資本、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是水滴公司的基石投資者,三大投資人合計下單認購水滴公司2.1億美元的等值股份。其中,博裕資本投資1億美元、厚樸資本投資8000萬美元、王慧文的家族信托基金KevinSunny投資3000萬美元。
IPO前,水滴公司創始人兼CEO沈鵬等水滴公司核心管理層持有26.4%股權,騰訊持股22.1%,博裕資本、高榕資本、瑞再保險分別持股11.9%、6.5%、5.7%。IPO后,沈鵬等核心高管合計持股24.4%,騰訊持股20.4%,博裕資本、高榕資本、瑞再保險分別持股11%、6%和5.2%。
對于募資用途,水滴公司表示,50%將用于增強和擴展醫療保健服務和保險業務的運營;約30%用于研發;約20%用于一般公司用途,其中可能包括營運資金需求以及在醫療保健服務和保險領域的潛在戰略投資和收購。
在IPO前夕,不斷有消息以展示機構投資者名單及部分業界人士的觀點來展示對水滴的看好。而與此同時,對于水滴業務前景及科技成分的質疑也不絕于耳。
美東時間周五,水滴公司IPO首日開盤即破發,股價報10.25美元,此后股價一路震蕩下行,截至收盤,股價報9.7美元,跌幅19.17%,市值約38.23億美元。
富途牛牛顯示,同日,美國三大股指集體飄紅,道指、標普500指數齊創收盤歷史新高。個股中,共有WDH、OG、BWMN、TALS、ANEB等5只新股上市,除水滴外,OG、TALS兩只個股首日分別出現3.45%、4.41%的跌幅。
在敲鐘儀式現場,水滴公司聯合創始人、保險保障事業群總經理楊光表示,“公司更多關注長期發展,第一天的表現并不代表后續的表現,短期價格波動并不會對公司產生很多影響。”
對此,有受訪人士向《財經》記者表示,水滴IPO首日開盤即破發是因為水滴沒有給市場投資者更大的預期和更強的信心,業務結構基礎不穩固,而且還存在“公益”與“商業”之間的爭議潛在風險。
某保險業資深人士向《財經》記者表示,“水滴的信息一直管理的挺好的,公開信息比較難探到股價破發實際。談也只是個人猜測,至于為何首日大跌,我們也看不懂。”
另一位保險業內人士曾向《財經》記者介紹稱,目前來說,以互聯網保險中介身份上市的機構,經營情況都不算特別好。而水滴公司9成業務來自于保險經紀收入,實際可以等同于一家保險經紀公司。
中國版聯合健康的故事虛實
在上市敲鐘儀式現場,沈鵬表示,水滴公司希望未來10年能與保險公司、醫療機構等合作伙伴打造中國版“聯合健康集團”。
紐交所中國區首席代表楊旭介紹稱,美國聯合健康集團(下稱“聯合健康”)成立于1977年,是美國最大的健康保險集團,曾花7年時間成功登陸紐交所,經過40余年發展,聯合健康已成為全球最為頂尖的一家公司,市值接近4千億美元。
基于水滴公司僅用五年時間就登陸紐交,及其對中國廣闊發展市場的看好,楊旭認為水滴公司未來將實現堅實而迅速的發展。
不過,從兩家公司目前發展情況看,聯合健康是一家多元化的健康和福利公司,旗下兩大類業務分別是健康保險和健康管理產業鏈。2020年,聯合健康合計實現總收入2571.41億美元,同比增長6.19%;實現歸屬母公司普通股股東凈利潤154.03億美元,同比增長11.3%。
而目前,網絡大病救助平臺“水滴籌”和健康險科技平臺“水滴保”仍是水滴公司主要業務。2020年,水滴公司總營收達30.28億元,凈虧損6.64億元,和聯合健康相比堪稱迷你。
與此同時,《財經》記者注意到,兩家公司歷史發展脈絡有所差異。1974年,為擴大消費者醫保覆蓋范圍,一家名為Charter Med Incorporated(下稱“CMI”)公司由一群醫生和醫療保健專業人士所成立。1977年年后,聯合健康成立,并成為CMI的母公司。2年后,才推出首款針對老人的健康保險。1984年上市之際,聯合健康將自身定位為醫療服務行業中的技術和服務公司。也就是說,其發展有醫療保健業務基底,保險業務為其后期探索的協同業務。
在2020年年報中,聯合健康假設2015年投資者在聯合健康普通股和標普醫療保健指數、道瓊斯美國工業平均指數、標普500指數每個指數中投資了100美元,股利在支付時進行了再投資。結果是,2015年至2020年這五年間,聯合健康投資收益均跑贏同期前述其他指數。
水滴則以互助、眾籌起家,核心為保險業務,并逐步將產業鏈拓展至藥品和健康管理領域。2020年下半年開始陸續試水“水滴健康”和“水滴好藥付”等業務,未來目標是打造一個"保險+健康服務"的生態圈。從目前看,其健康管理業務才剛剛起步。
前述保險業資深人士指出,“保險+醫療的問題我認為在中國短期內都比較難有大作為,這跟醫療體制關系巨大。水滴說到底還是一個流量生意,無限獲客+產品變現,只是獲客的方式剛好和保險、醫療、健康契合度最高。水滴的好藥付,我理解就是集中帶量采購,用流量優勢向藥廠收費。和美國的保險+醫療的控費模式還相去甚遠。”
中金報告則認為,未來水滴若能將醫療健康服務和健康保障板塊內各平臺的接口打通,有望打造“保險+醫+藥+創新支付”的一站式健康管理平臺,為用戶提供高頻的健康管理服務,同時有助于更好地服務自身生態內外的帶病體,通過長期、持續地與用戶交互,提升用戶黏性、用戶價值和自身品牌效應。
值得一提的是,水滴公司將自身定義為致力于保險和醫療健康服務的科技平臺。就科技含量看,市場質疑聲音頗多,稱其目前保險科技還沒有出色的表現。
今日,亦有保險業內人士向《財經》記者表示,水滴科技收入增長也很快,但如何認定科技收入其存在一定疑問,比如和保險公司共建電銷團隊,電銷團隊使用的系統,算不算科技收入,這都無法定論。數據顯示,2020年,水滴公司技術服務收入達1.94億元,同比增長275.46%。